第七党支部二小精神传承访谈
2019-09-19 13:56:03.0
二小传承精神
第七党支部
  柴琳老师在二小三十年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做教师要学会用责任和智慧去享受每一天的工作。难忘记柴老师在驻外使馆担任阳光学校教师的五年期间,她一个人不但整合不同教材的知识点,自编教学内容,完成了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还多次出色完成使团的接待任务,以及阳光学校除教学以外所有的事务工作。也难忘记柴老师曾经在实验班一个学期完成16个单元教学任务的经历,其工作量难以想象。但更令我们折服的是柴老师此时轻柔的一句话:二小老师的特点,就是会生活、会学习、会工作,安排好工作的同时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能从她的精神状态和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柴老师在二小的工作和生活是幸福的、是满足的,这带给她的是整个人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用责任和智慧去享受每一天的工作;不惧艰难,积极阳光;自律、无私,有大爱。这就是二小精神在教师队伍中的体现。


二小精神传承
           ——访谈二小年级主任柴琳老师
  各位亲爱的党员老师们,大家好!
  应李静书记之邀,让我为七支部的党员老师和入党积极分子老师讲一讲老一辈二小教师是如何把二小精神,践行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接到这个任务,我想到了芦校长在全体会上为每位老师绘制的发展蓝图——我在二小的30年。我今天就想用芦校长的这个命题完成一次命题作文,题目就是——我在二小的30年。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已经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作31年了,1988年我毕业于西城师范学校,也就是大家了解的培养全科老师的学校。跟现在好像不一样,那个时候学制是四年,所有学科都要学习,就是说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老师,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所有学科你都应该能去胜任的。当时的情况就是西城区的小学教师处在青黄不接的这个阶段,急需专业教师,我是西师的第二届师范毕业生,第一届毕业生80人,我们第二届毕业生160人,但还是远远不够解决西城各个小学的这种急需。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并没有选择实验二小,那个时候分配跟现在是不一样的,现在可以自由去选择你理想的学校,而我们那个时候只能是被动的被学校来选。当时我觉得我进不了实验二小,我真是觉得我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觉得不能够胜任这个教师工作,所以我没有选择实验二小。但是没想到,当时二小的校长姚尚志校长亲自到西师,160名毕业生当中只选择了我,我觉得我真是莫大的荣幸,没有想到老校长对我这么的信任。自从来到实验二小,我就想,一定不辜负老校长的信任,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从没有离开过一天。这31年来,我荣幸地得到了三位校长的指导帮助,他们是情感管理的姚校长,锐意改革的李校长,专家学者型的芦校长,可以说他们是我的领路人,也是我工作生活的知音,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工作,我受益匪浅。
  今年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能在这样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工作31年,也是我难得的人生经历。不忘初心,无怨无悔,所以我今天讲的第一点就是感谢。感谢31年来学校对我的培养,使我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今天我们谈二小精神的传承,什么是二小精神?就是“以爱育爱”为核心,以“双主体育人”为途径,教师的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说,一所百年名校首先要有一支了不起的教师队伍,二小就是拥有众多名师的学校,最早我们知道的有著名教育家陶淑范校长,有姚尚志校长、李烈校长,他们都是北京市特级教师,还有语文特级教师周萍老师,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习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好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的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有道德情操,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能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要有扎实的学识,过去讲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老师要有一潭水或者是长流水。好的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以爱育爱。老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行为,要努力提升自己爱的能力,最后升华到爱的艺术。
  我努力用自己的爱感染学生,使学生爱学习,爱周围每一个人。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个毕业生的短信,他是这么写的:“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学校的钢琴角,我刚转到本校的时候连三角钢琴都没碰过,当时去看到了二楼的那架珠江钢琴,我很兴奋,每个课间都在那弹考级的曲子,每次弹琴都有好多同学来听,路过的老师们都夸我。我从小到大很少被人夸,成绩不好,老捣乱,搞得我很不自信,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还有一些老师对我有意见。但每次在那个钢琴角弹琴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了自信,就这么一直弹到了小学毕业。到初中我成绩更差了,每天都会受到来自老师父母同学的各种打击,但我每次一开始弹琴的时候就很自信,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回到二小的钢琴角就总会有人来听我弹琴,虽然我弹钢琴没有什么天赋,我的这种自信使我爱上了弹琴。前两天我接到了通知,拿到了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王力宏全额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只给中国籍的学生。在今年的3000申请人中的,他们选中了我,而不是别人,如果没有钢琴角我可能就不会去坚持学音乐,就很难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所以我很感谢柴老师,在所有人都否定我的时候柴老师相信我。也感谢二小,给我那个钢琴角,不断增加我的自信心。”这个短信为什么要给大家分享,就是说在老师辛勤地付出之后,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是感受到了爱,体验到爱,同时现在能够付出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的开拓创新,时刻把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有义务为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党员。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通过评选星级小队,让学生上学习榜,争当读书小博士,开报喜会发喜报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在教育方面,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针对性工作能够使某些方面不足的孩子很快纠正错误。报喜会后家长纷纷写来感受,一位家长这样写道:在育人育教上取得神奇效果,贵在有责任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报喜会虽小,但充分体现出柴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劳务实的敬业精神。
  在教学方面,我努力体现我校的一个理念——以学论教,也就是以学生的需求定老师的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课堂上体现出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正像一位学生说的那样,我做梦都是在上语文课。记得今年4月初凌空杯比赛颁奖那天,李雪峰校长忽然请我上台为获奖老师颁奖,这个是我没想到的。李校长忽然拿出了一本西城通讯,还有咱们学校通讯,内容是在1992年我获得了第四届凌空杯的相关报道。这些报纸我都没见过,当时我也挺惊讶的,他请我上台颁奖,这个事情也挺突然的,但是说明什么?这件事也引起我的回忆。1990年,姚校长提出为青年教师设立凌空杯奖项,那是第一届凌空杯。当时凌空杯参赛的青年老师不多,因为当时的各个学校老教师比较多,青年教师也就十几个人,简直是学校里的宝贝。第一届凌空杯就三位老师获奖,语文一个,数学一个,科任一个,当时我也特别有幸,第一届我就拿到了凌空杯,然后连续三届凌空杯获奖。当初姚校长为青年教师设立这个奖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和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取名“凌空杯”,即凌空飞翔,希望青年老师们能够很快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将来能够凌空高飞。
  30年当中我还曾在中央教科所做过课题研究,那套教材是六年的内容,但是要求老师五年里要把六年的知识讲完,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大。其他班的老师是一个学期教8个单元,我们实验班的老师一个学期要教16个单元。每天都是在判作业,每天都是在搞研究,每天都是在判卷子,五年内把六年的知识讲完。但是那拨孩子在那次实验之后,效果特别好,当时年级有六个班,六个班的学生一共有30个名额可以上实验中学。我教的班就有10个名额,其他五个班共有20个人,所以说虽然有付出,但是能看到研究的成果。
  我曾教过北京版的教材、北师大版的教材、人教版的教材,现在又开始教部编版的教材。这30年里,教了五六套教材,积累了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而且自己的论文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西城区奖项。还参加了金秋杯、区里评优课等等,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在这个阶段我还完成了北京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本科的课程,还有北师大研究生班的课程。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我作为中年级的教研组长确实是也感到责任很重大,我主动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并且努力的去完成好,就是想能做到李校长所说的那样:“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当时组里有老教师的传帮带,又有年轻老师的支持配合,所以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带领我们教研组与儿童漫画杂志社合作,指导学生看漫画写作文并多次获奖,我们教研组还被评为西城区优秀教研组。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愿意把它化成一段满含真情的旋律,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们爱的意识。我还精心组织了“珍爱生命”、“爱护动物”、“今天我当家”、“我们全家为年级组出点子”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献出真挚的爱心,尽情地享受快乐,真诚地传递着爱的情感。
  2012年到2017年学校派我到中国驻德国使馆的阳光学校去工作,去德国使馆给30多名外交官的子女上课。名字叫阳光学校,实际上就我一个老师,就是所有的学校里的工作,事无巨细的全由我一个老师来负责。不管是管理还是教学还是教室的安排等等,一切事情都是一个人去做。阳光学校的孩子们要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因为这些外交官在国外的工作几年后还要回到国内,他们的孩子要跟上国内教学的进度,教学上确实很有难度。因为他们在国外学习,很少接触到中文,而中文又确实很难学。这些孩子的德语说得特别好,而中文的发音都是问题,需要一个个去纠正,同时还要赶上国内的教学速度,难度可想而知。在德国阳光学校工作的五年期间,我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带着学生们去当地的养老院去慰问那里的孤寡老人,到森林学校去学习,参观柏林当地的博物馆,到SOS学校慰问那里的师生,组织学生参加使馆的春节演出,组织学生运动会,为使馆的孩子建立了少先队。这五年的工作确实比较繁杂,对我是个很好的锻炼。近五年的工作也得到了驻德国大使和大使夫人以及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在国外将近五年的工作和生活,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我身后有400多名老师,4000多位学生,这是我坚强的后盾。自己应该时刻要清楚,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之上,那就是实验二小这个平台。在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社会在前进,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这几年的时间,我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几百本的书籍,写的工作日记长达24万字。从我到德国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记工作日记,一直坚持到离开的最后一天。我要把我的经历点点滴滴地都记录下来,以后有时间能跟老师有更多的分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当到教师节那一天,二小的毕业生都会来到学校为教过他们的老师献花,这也是我们学校独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也是“以爱育爱”的结果。去年的教师节,我正好带着孩子放学,没想到有一个小姑娘拿着一束鲜花站在门口,突然就把这鲜花献给了我。我就很自然问她你上大几了,“柴老师,我上大几!我都已经工作了!”,“你都工作了?!”这个“小姑娘”说她都32岁了,找了我好几年,后来得知我去了国外工作,现在终于找到我了。她是代表班里的同学来给我献花的,说心里话,真的特别让我感动。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了我在二小的30年。为什么要讲这些,我认真思考过。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才会知道我们会往哪里去。这不管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单位来说,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要知道过去才能知道未来是如何的。不忘历史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实验二小在有胆有识有魄力的博士校长芦校长的领导下,一定会再创辉煌。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话送给青年党员作为结束语,“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二小的未来要由你们来创造。最后祝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1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