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党支部二小精神传承访谈
2019-09-19 13:57:53.0
二小精神传承
第三党支部
 
  爱业、爱生、爱伴、爱己,作为百年名校,它需要不断地去传承,传承的其实就是对学校的一份特有的爱。二小始终传承的这个“爱”字,咱们今天就围绕“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爱岗
  以往实验二小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一个过硬的本领,才打造了当时这所学校北京市重点名校乃至于全国的重点名校的名声。我觉得这个就是传承,你拿什么资本去爱自己的职业?是我有过硬的基本功,我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特色。每个老师在二小都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所以他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上有所作为,有成就感。
  二、爱生
  爱生是一个优秀老师能够达成目标称之为优秀老师的核心。
  老师的智慧源于一个爱的公平。你面对一个班的孩子,你要对每个人平等相待,“老师对谁都是一把尺子”。
  我们要尊重孩子,是给每一个孩子留足够的尊严,就是尊重他的这份自尊心,同时也要呵护这份自尊心。呵护不同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得到自尊,得到自爱,而健康的成长,我      想可能是咱们爱生的根本。
  三、爱伴
  我们的工作中少不了老师之间的爱。二小必须传承智慧的工作,那么这个智慧的工作是集大家的智慧,还要学会用别人的智慧长自己的智慧。
二小传承团队智慧,也不忽略个人的智慧,就是形成我的更智慧更实用更符合我的特点的,或者是更能扬长去短的个人风格,这样我们才能叫做智慧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把二小老教师前辈们积攒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在我这得到继承和发展。
  同时,老师之间彼此生活上的关爱,尊老爱幼,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无私的帮助。同事之间的这种相互帮扶,这种不求回报的关爱形成浓浓的爱的氛围,才能够稳定和凝聚所有人。
  四、爱己
  我们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体,我们除了把爱给别人,还必须得爱己。那么爱己指的是什么?爱护自己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家人,爱护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孩子。“只有你自己健康了,你的家庭幸福了,你才能够愉快的工作”。这也是李校长明确提出来的“要把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价值和谐统一”。
  传承“爱”,就爱得实在,爱得真实,爱得有力量,爱得有价值。那么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做二小人的幸福就是你能感受到别人给予的爱,也能把这份爱付出,你会心满意足地去感受每一天的快乐。

“爱”的传承
——访谈原二小副校长马丽英
 
  大家好,我向咱们二小家人问好!其实特别荣幸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在二小的生活、工作和成长经历。今年的9月19日就是二小110年的校庆,作为百年名校,它需要不断地去传承,传承什么?这个就需要像我们在二小工作了一辈子的二小人思考的。二小的毕业年级都知道“今天我以二小为荣,明天二小以我为荣”,这是我们对孩子的一个教育,其实就是对学校的一份特有的爱。这种爱其实就是二小的传承,二小始终传承的这个爱字,咱们今天就围绕着“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当年来二小,就是因为在师范的时候,我们就听霍懋征老师的课。我又特别有幸在二小实习。当时带我的老师是樊大荣,她又是霍懋征老师的徒弟,所以我们在实习的时候不仅听樊老师的课,她也带着我们去听霍老师的课。因为当年我们师范毕业,是国家分配,所以当时我也很幸运,就分配到了实验二小。那么来到这儿至今我在实验二小工作了37年。37个年头没有离开过这片沃土,其中最重要的我在这里工作生活成长,对二小有了很深的感情。有没有机会离开?有很多次机会,比如去教研室,去其他的地方。但是我没有走,还是觉得这里很适合一个老师静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所以在我临退休做个人教学研讨会的时候,我就说过,我的成长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老师、领导、引路人共同的努力。这个历程的回顾让我觉得老师职业生涯的选择,让我觉得无憾,没有一丝遗憾。
那么回顾我们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去梳理,二小有一个一直没有变的主题,就是这种爱的传承。
  一、爱岗
  爱岗敬业。李烈校长让我们知道了工作是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和谐统一,而不只是完成一份工作。这是基于对二小精神的传承,从最早的陶淑范校长,到霍懋征老师,她们把二小的这种爱的教育在校外、社会上做极大的推广和宣传,所以就有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口号。后来姚尚志校长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激励调动了所有老师的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当时提的最多的是三个字,叫“贱骨头”,就是“贱骨头”精神。1997年李烈校长接过姚校长的接力棒,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共同感悟的“双主体育人”,其中核心就是“以爱育爱”,这时候的“爱”告诉我们,用我们的爱去培养孩子的爱,用我们爱的这种体验去丰富孩子们爱的体验,最终,把爱进行传承,它成了一种内在力量的传递。老师们追求的是什么呢?不只是一份工作,就像上边提到的,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进行和谐的统一,于是有了“爱的四有”、“爱的追求”。我觉得在这个点上,我们年轻一点的老师感悟可能还没有那么深,因为你一来就被爱的氛围滋润着。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有爱的教育,但是那个时候可能主要体现在爱生、爱岗上,所以都要靠个人去奋斗。
  在二小老师的身上,我们能发现什么?他们的爱业是因为什么?他们的敬业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所以80年代的实验二小的老师,人人有一个好本领。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过硬的本领,才打造了当时二小北京市重点名校乃至于全国重点名校的名声。这里有名师,比如像“关马霍”,就是当时的特级教师关敏卿、马英贞和霍懋征。同时还有一批没有被评为特级教师但却人人有绝活的老师。比如,董惠珍老师是教语文的,一手漂亮字,语文教学非常有特色;金士一老师不仅字漂亮,还写一手好文章,所以习作是她的特点;低年级的南征老师,一辈子在低段,她的识字教学是特色;刘宜老师擅长中段教学;武素华老师的大量阅读教学是特色……之后再往下传承,稍微年轻一点的,像冯勉老师、段川燕老师,各年级都有高手,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就是传承。你拿什么资本去爱自己的职业?是我有过硬的基本功,我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当然这里要举例的话,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他们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刘金萍老师的书法,高华老师的唱歌,侯静奎老师的合唱,刘道原老师的计算机,张学军老师计算机编程辅导……每个老师在二小都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因此他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上有所作为,有成就感。让一个人能有不断有所追求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有成就感。而这成就感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达成的一个小目标,一个是学校给个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尤其第二个,我觉得这是别的学校没有的。从我进入实验二小,就发现实验二小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学校,它可以毫无保留的把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呈现给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这就是李校长说的那一点“我们很无私”,我们努力形成的研究成果是可以分享的,是不怕外泄的,不怕别人拿走,因为我们在不断的研究,去形成新的成果,这就有了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老师们不断有新追求。从这个角度讲,这就是百年名校能够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根基。
  二、爱生
  我们光有一身本领还不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所以爱生是一个优秀老师能够达成目标称之为优秀老师的核心。这一点上我最感激的就是姚校长。当年他跟我说的那句话,“你先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再考虑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我1981年入校,1984年我就参加了成人高考,非常有幸能脱产学习,去教育学院进修。当我学成回校时,还特别想继续读本科,因为当时成人高考开始有了第一批续本,但是姚校长提示我说:“作为小学老师,师范是合格学历,你已经超越了合格学历。再学本科脱产离开一年到两年,可能你就找不到教学的感觉了,同时在这两年里学校还会发生变化,你可能就跟不上节奏了。”当时,姚校长希望我把我所学用于教育教学,而且把教育放在首位。
  现在咱们很多老师之所以称之为是优秀的老师,因为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爱学生。无论你是不是班主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孩子就会喜欢你。做到这一点,教师才可能在自己的学科上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语文老师,肯定要做班主任。如果班主任工作做的顺手了,就会促进你的教学。如果班主任工作磕磕绊绊,会占了你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问题,每天面对的都是问题,就会影响到你对教育教学的全身心的投入。当时我身边有非常优秀的带班老师,二小的老师传承的是什么呢?年轻人都在低、中段,以中段为主,因为一二年级是夯实基础的时候,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在低段把关,把年轻人集中放在中段,进行培训、锻炼、提升。当时高年级都是参加北京市统考或西城区统考的,所以高年级全部都是业务的精英。
  而我学成回来后,直接就进了高段,周围的老师都是比我年长20岁以上的老师。这无形的压力其实挺难熬的,因为组内没有同龄人,缺乏共同语言。但这让我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我非常尊重老教师们,去从他们身上学习好办法,照样学。那时候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不论遇到怎样淘气的学生,放到他们班里都会大变样。就是在这样一个好的特殊的氛围中,我知道了跟孩子如何打交道。我也从他们的各种行为里边去做一些选择。当一个老师有了经验,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家长的时候,也很容易被家长接纳,而且他们对老师是足够尊重的。对于当时我教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比我都年长,那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呢?最后我发现不需要跟家长打交道,跟孩子交心做朋友就可以了,通过孩子的言谈话语传递给家长。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遇到了一个尽管年轻但是很尽心的老师,老师和他们的孩子关系很好,孩子们很喜欢他们的老师。此外,敬业是需要勤思的。而年轻人的成长不是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听什么,你就做什么就可以了。这就是二小在传承的另外一点,就是智慧,用心做事,勤于思考,追求教育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要遇到很多的难题,需要我们逐一去解决,进而从中长本领。我是发现我跟高年级孩子打交道多了,觉得跟高年级孩子打交道就是在斗智斗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把老师教聪明了。这就是高年级老师和低年级老师感悟不同的一个地方。我觉得低年级老师会觉得孩子特别可爱,孩子亲师性特别强,所以孩子懂事听话。到了高年级就不同了,高年级的孩子,你说什么,他听是听,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会有表达,之后他就要琢磨老师,而老师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琢磨学生。所以跟高年级孩子打交道,你是要用心用脑,你要琢磨他,你还得换位想,然后找到一个契合点。当我意识到孩子能把老师教聪明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点,老师的智慧源于一个爱的公平。你面对一个班的孩子,你要对每个人平等相待。我记得我的毕业生说的一句话:“马老师对谁都是一把尺子”。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就是我跟孩子打交道,尤其孩子大了一点的时候,我们需要尊重他们,所以对人对事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服理明理,之后他才觉得你批评的不是这个人,而是用批评帮助他认识这件事的错。人不错,是你做的这件事儿错了,当把人和事儿理清楚的时候,孩子才能觉得你是爱她的,你批评的不是他这个人。这也就让我们想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孩子还是成长中的人。后来李校长提出的“无错原则”,就是基于对每个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犯错,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冲动去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慢慢沉淀下来,学会跟他分析错在哪了,然后告诉他怎么避免这样的错误。
  我们要尊重孩子,是给每一个孩子留足够的尊严,就是尊重他的这份自尊心,同时也要呵护这份自尊心。一旦让他觉得在别人面前没面子的时候,他可能就失掉了自尊和自信。在教育孩子的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看二小的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一系列“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他们在不同年龄段去呵护不同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得到自尊,得到自爱,从而健康的成长,我想这就是咱们爱生的根本。我相信今天二小也传承的是这一点,这个是不能变的。
  三、爱
  我觉得这是从我成长到现在,我感受越来越深的,我相信未来也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就是老师之间的爱,就是同事之间的爱。学校里爱我这个组的老师,爱跟我搭班的老师。我尊重年长的,呵护年幼的。
  现在咱们组内老师的搭配有年纪大的,有年轻的,那是不是我们对长者就要多一分理解?二小老师的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从45岁到55岁这十年,是女同志身体最脆弱的时候,又是学校重用的人,那么她们有脾气,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你跟同龄人可能就更随和一点,互相学习,互相理解。1997年我们的教材由北京版改成北师大版,学校出现“校本教材”,当时就是我带着六年级有些年岁大的老师共同完成的。那时候有了电脑,我们可以用电脑打字,就形成了第一版实验二小教师用的校本教材,也正好是那一年,学校第一届创新奖就给了我们。那时候的创新是基于什么?就是基于年轻人的这种多付出,为年长一些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方便;也是基于我们走出国门了,看到了国外教师教学用书是非常详实的,不需要我再自己去更多的重新设计和备课,于是就有了我们这样的做法。那么我今天为什么提及这个事?是让我们智慧的工作,我觉得二小必须传承智慧的工作。智慧的工作不但要集大家的智慧,还要学会用别人的智慧长自己的智慧。不是传承到最后,别人都智慧了,我没有把智慧增长起来,那我在这个教师队伍里如何能够优秀呢?如何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呢?
  二小传承团队智慧,不要忽略个人的智慧,就是形成我的更智慧、更实用、更符合我自己特点的,或者是更能扬长去短的个人风格,这样我们才能叫做智慧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把二小老教师前辈们积攒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在我这儿得到继承和发展。老师之间彼此生活上的关爱,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爱的氛围。尊老爱幼,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会无私的帮助。甚至那个时候我们因为老师的职业特点,不像其他职业的人会结识很多朋友,我们可能把全部的精力就放在学校这个岗位了。我们接触的人单一,而且我们打交道最多是孩子,所以能说知心话的只能是办公室的老师了。所以那个时候一旦知道了谁家有困难,大家就共同去帮忙。当我在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或者是其他的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及时给予帮助,我觉得这一点是二小的一份传承。
  还有一点传承是什么?就是我帮你,我不求回报。不是因为我帮你了,将来我有困难你就要帮我。我觉得这一点跟我有几个好朋友,我有几个好闺蜜,不可以相提并论。实验二小有一段时间是“总结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学校把每个老师的不同的长项挖掘出来了。在二小,那时候有一批年轻人称之为“大姨儿”的人物,他们可能自身的业务没有年轻人那么好,但是他们从一个管理者,一个长者的角度给予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你心里暖暖的,这是要传承下去的。我说这点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二小人员的变更,学校的扩大,新人的融进,这也是容易忽略的。浓浓的爱的氛围,只有同事之间的有这种相互帮扶,不求回报的关爱,才能够稳定和凝聚所有老师的心,能安心用心的去做事。
  四、爱
  我们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体,我们除了把爱都给了别人,还必须得爱己。爱己指的是什么?就是爱护自己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家人,爱护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有时候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这样你的人生就不那么完美了。在二小我们观察很多老教师,他们在奉献的同时没有忽略对自己孩子的这份教育,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因此,李校长提出:“只有你自己健康了,你的家庭幸福了,你才能够愉快的工作”。每天这么辛苦地回到家里,没有一个温馨的港湾,没有人理解你,你怎么能持续地去付出呢?后来李校长明确提出:“要把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和谐统一”。李校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学校里,我们看到的是她职业女性形象,但是当我们有机会接触她和爱人相处的时候,她完全是一个温婉的、特别幸福的妻子,正是这样一个角色的转换,你发现她特别的能够体谅别人,因为她知道幸福的味道。所以当你自己有幸福感的时候,你才能够去真心地诚心地毫无保留地去传递这份幸福。
  最后,我们再梳理一下我们要传承的,传承的是爱,爱得实在,爱得真实,爱得有力量,爱得有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做二小人的幸福就是你能感受到别人给予的爱,也能把这份爱付出。我们既是老师,也是老教师的学生,是前辈的学生,于是我们就有了师生的角色转换。我们既是职场人,也是普通人,在家是儿女,是夫妻,是父母。像现在,我还是婆婆、奶奶,不管是哪个角色,都会心满意足地去感受每一天的快乐。希望你的人生是有规划的,不要让你的视野里只有眼前这些事,规划全面的人生,这样你就愉快了。